仓库在线-专业仓储管理服务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回复: 0

解锁社区治理新方式 青春出动共建社区花园

[复制链接]

797

主题

1200

帖子

21474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47467615
发表于 2024-12-7 21: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S”形金属钩和一张“公交月票”如何见证城市发展的步伐和社区治理成效?这些物件都被陈列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三林苑社区的生活博物馆展示墙上。用三林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敏的话来说,“钩子虽小,意义却大。它的背后是一代人的记忆,也是一群青年社区规划师参与社区治理的缩影”。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社区层面的基层治理是基础,每个社区都有不同的居民情况和空间布局,既有一致的公共利益,也有彼此冲突的个人诉求。如何让居民学会协调彼此的利益和冲突,并参与公共事务、营造公共空间,是各地面临的普遍挑战。

  在近日举办的“从社区花园出发,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可持续之路”主题媒体沙龙与项目探访活动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了解到,自2021年起,东明路街道在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社科院等的支持下,编制实施《“宜居东明”人民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广发英雄帖,招募社区规划师,征集社区规划提案,截至今年,共征集200多个社区规划提案,打造100余个社区花园。

  打造社区花园成构建“熟人社区”重要契机

  三林苑社区建成于1995年,是浦东新区最早开发的典型示范性小区,后转为配合延安路高架的动迁安置房。由于该社区是中国与新加坡联合开发设计的项目,建筑设计模仿新加坡架空层的特色,整个小区34幢建筑下有约1万平方米的公共活动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区的空间老旧和空间权属问题及其引发的邻里矛盾逐渐增多。

  2019年,在该社区、社会组织四叶草堂及专业设计团队的支持下,居民全程参与社区公共空间的规划、更新及后期维护,将原先不起眼的角落空间和被私自占用的架空层改造为居民可享的公共区域。经工程改造,24个过街楼用于会客厅、作业吧、练功房等九大应用场景。

  位于社区广场的生活博物馆展示墙,也是社区规划师参与设计改造的场景之一。王敏以墙上的“S”形金属钩为例介绍,20世纪90年代,居民虽然搬迁到浦东居住,仍然在浦西工作,往返需要乘坐摆渡船或公交车。而三林苑社区刚建成时周边都是农田、荒地,没有任何配套设施,居民下班后还需要从浦西带回生活物资。

  “一位大爷说,拎着大包小包,还要挤公交车,手常被购物袋勒出一条红印。于是他当时用家中的铁丝制作了一个‘S’形钩子,一边挂在公交栏杆上,另一边挂购买的物资。这个小小的钩子成了当时居民必不可少的工具。”王敏说。

  “社区共同体是整个城市治理共同体的基石。”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唐有财认为,当今社会结构与社会基础已不再是传统社会空间相邻的小规模社会,而是建立在分化、分工基础之上。社区共同体不会自然形成,需要国家助推和培育,通过治理的介入来形塑。在这一过程中,社区通过解决公共事务由“生人社区”向“熟人社区”发展,进而居民有机会开展互助合作,产生认同归属。打造社区花园等街道社区活动提供了构建“熟人社区”的重要契机。

  据他观察,上海许多街道正在通过各种路径开展探索。他以东明路街道社区治理模式为例表示,社会组织借助多种创新方式与项目,将政府、企业、多种社会服务和新就业形态联动起来,给社区带来更多的资源。此外,社区组织还通过创意实现了社区的主题化发展,利用音乐、戏剧、艺术、花园等主题,把居民的兴趣和个人价值与社区关联起来,让不同人群产生对社区的认同。

  青年社区规划师积极推动社区治理

  随着硬件的更新,三林苑的社区治理队伍也在蓬勃发展。目前,三林苑共培育治理团队15个,活跃在社区规划、文明养宠等领域,培育社区规划师72名,有不少是青年。

  80后陈海燕是其中一位社区规划师,负责三林苑自由游戏场改造项目。

  “最初看到招募志愿者的微信公众号和海报时,我有些纠结,因为我是在职员工,平时工作比较繁忙。但是我仔细思考后认为这是一个对社区和自我成长非常宝贵的机会,于是就参与到改造活动中。”陈海燕说,她在居委会的帮助下,邀请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再组织社区里具有相关经验的居民形成项目组,定期进行头脑风暴,并由居委会组织众筹,最终完成了自由游戏场的改造。

  “共创共建才能共享”——这是陈海燕首次作为社区规划师的重要收获。“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了很多人,积累了活动组织的经验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培育了我改变社区、付出行动的意识。”她说。

  “这是一个逐渐自然生长的过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教授、四叶草堂联合发起人刘悦来认为,“从发起招募、制定方案、众筹款项到项目落地,社区规划本质上是资源配置,谁具备资源配置能力,谁就是社区规划师。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对社区资源进行整合。”

  四叶草堂总干事尹科娈介绍,四叶草堂自2014年起,从实体的社区花园空间入手,通过花园建设撬动居民参与,推动社区治理的可持续性。截至2023年年底,该团队在上海直接参与设计营造的社区花园总体数量为288个。“公众参与,让花园生长出更多可能性,比一成不变的稳定性更重要;公共部门和社会力量多方合作的运营模式,比单一来源的模式更可持续”。

  从社区花园小切口看社会治理新成效

  80后董莲婷是东明路街道第一个社区花园“心怡花园”主理人,也是东明路街道社区管理办公室成员。她认为,“在社区花园营建过程中发动社区参与,有效推动了政府部门和社区居民的双向奔赴。”

  2016年,长期从事街道工作的董莲婷搬到了东明路街道金色杉林小区,她观察到,小区的绿地改造由于业委会资金不足且缺乏专业的设计而效果不佳。刚接触社区花园理念的董莲婷由此着手介入改造工作。

  她一方面向街道申请一部分资金用于社区花园试点建设,另一方面学习社区花园实践手册,加入四叶草堂的萌芽计划,开展调研和花园设计。通过发动社区居民和儿童的参与,2019年10月,“心怡花园”成功建成,此后又在凌兆佳苑小区建成“幸福园”。

  “虽然只是一个小切口,但它所创造出的公共空间可以让居民逐渐具有主人翁意识,随着参与度不断提高,社区慢慢变得更有温度和活力。”董莲婷说。

  东明路街道社工办主任陈维说,东明路街道办事处于1999年成立,因其纯居住型社区属性,企业入驻少,无大型产业区、商务区,资源禀赋不足、文化沉淀薄弱、居民参与不够等问题成为着力解决的治理方向。在此背景下,东明路街道编制了《“宜居东明”人民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2020年,东明路街道与同济大学合作引入社会组织四叶草堂,以社区花园网络为空间载体,通过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促进社群共同参与重塑家园。

  刘悦来表示,社区花园从最初的“场地”概念,逐步拓展为“利用城市、乡村零碎空间,通过公众参与共建共享的景观营造手段,实现社区空间品质提升与多元合作共治的开放式公共空间与相关方法”。

  在东明路街道,社区花园由1个发展到100个,完成了模式探索的关键突变。“这得益于更多民众的、自下而上的参与,以及顶层设计、顶层规划自上而下的推动,在这一过程中,颇为关键的是让更多社区参与进来,互相学习。”刘悦来认为,像社区花园这样的小微空间,和每个人的接触是特别密切的,一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一旦跟它产生关联,就会产生强烈的情感链接。因此,社区花园已成为社会创新行动的载体。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一迪 来源:中国青年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仓库在线-专业仓储管理服务 ( 粤ICP备16047748号<meta name='ffwzw_union_verify' content='492f66e51778ca7fb948dca99e551cb4' /> )

GMT+8, 2025-1-22 08:03 , Processed in 0.10148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