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姓钮祜禄氏,本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人,祖籍奉天府开原县(今辽宁省清原县),清乾隆时期殿阁大学士、军机大臣。 [35]
和珅曾为咸安宫官学生,1769年,承袭三等轻车都尉世职。1772年,授上虞备用处侍卫,后为銮仪卫侍卫,以才思敏捷、办事乖巧获清高宗赏识。1775年,为乾清门御前侍卫,兼副都统后骤然升为户部侍郎、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1780年三月,授户部尚书、御前大臣、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和议政王大臣。 [36]和珅初为官时,其善于打交道,在清朝的外交事务部门担任重要职位,连英王特使马戛尔尼也对和珅的外交手法十分赞赏。清高宗对其更是宠信有加,并将女儿嫁给了和珅的儿子。随着权力的成长,其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大肆结党营私、聚敛钱财。以清仁宗颙琰、监察御史钱沣等人为代表的朝中清议力量,曾多次弹劾和珅,但由于清高宗的袒护,和珅均能化险为夷。 [35]
1799年,清高宗驾崩后,清仁宗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并以一条白绫赐其自尽。抄家时发现,在和珅当权的20多年中收敛数额惊人的财产, [35]其罪恶活动不仅给清廷财政造成巨大的损失,也加深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困苦,而且是乾隆后期政治混乱、吏治败坏的重要原因。 [37]1811年,丰绅宜绵将和珅《嘉乐堂诗集》、丰绅殷德《延禧堂诗钞》、和琳《芸香堂诗集》上下卷合刊,称《长白英额氏三先生诗集》。 [36]
人物关系
[url=]和珅的人物关系[/url][color=rgba(0, 0, 0, 0.6)]共10个词条39.1万阅读
[url=]
冯霁雯
[color=rgba(0, 0, 0, 0.6)]妻子
[/url]
[url=]
长二姑
[color=rgba(0, 0, 0, 0.6)]妻子
[/url]
[url=]
丰绅殷德
[color=rgba(0, 0, 0, 0.6)]儿子
[/url]
[url=]
钮祜禄·常保
[color=rgba(0, 0, 0, 0.6)]父亲
[/url]
[url=]
钮祜禄·和琳
[color=rgba(0, 0, 0, 0.6)]弟弟
[/url]
[url=]
尔善
[color=rgba(0, 0, 0, 0.6)]祖父
[/url]
[url=]
爱新觉罗·永鋆
[color=rgba(0, 0, 0, 0.6)]女婿
[/url]
[url=]
贵庆
[color=rgba(0, 0, 0, 0.6)]女婿
[/url]
[url=]
固伦和孝公主
[color=rgba(0, 0, 0, 0.6)]儿媳
[/url]
[url=]
观成
[color=rgba(0, 0, 0, 0.6)]亲家公
[/url]
相关星图查看更多
[url=]中国古代富翁[/url][color=rgba(0, 0, 0, 0.6)]共8个词条10.2万阅读
邓通
[color=rgba(0, 0, 0, 0.6)]邓通,男,蜀郡南安(今四川省乐山市)人,汉朝官员。汉文帝时,邓通为黄头郎,后得宠幸,官至上大夫。前后获得赏赐无数,并且汉文帝赐给邓通蜀郡严道铜山,许其铸钱。邓通垄断当时铸钱业,广开铜矿,富甲天下,邓通钱以质地优良流遍全国。前157年,文帝崩逝,景帝即位后,邓通被免官。坐罪下狱,落魄而死。
范蠡
[color=rgba(0, 0, 0, 0.6)]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楚国宛地(河南淅川县寺湾镇)三户邑人。其故里有徐人(今安徽省泗县西北五十里一带)、吴人(今苏州市一带)、楚宛三户人,晚年定居安义陶村(今运城市陶村镇)。范蠡是春秋末期越国大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被史学界称为治国良臣、兵家奇才、经营之神、商家鼻祖,被中国民间恭奉为“文财神”。 越国相国、上将军。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兴越灭吴,后隐去。著《范蠡》兵法二篇,今佚。范蠡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虽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文武双全。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之后被拜为上大夫、相国,辅佐越国勾践。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成就霸业,又被封为上将军。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定居于安义陶村(今运城市陶村镇)。自号“陶朱公”,公元前448年,范蠡卒,时年88岁。因范蠡一生艰苦创业、三致千金, 又能广散钱财救济贫民且淡泊名利的商人形象,以及巨大的经商思想理论的影响力,在范蠡去世后,逐渐被后世尊之为财神、商圣、商祖,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画像。范蠡是范姓始祖范武子的后裔,并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
石崇
[color=rgba(0, 0, 0, 0.6)]石崇(249年-300年),字季伦,渤海南皮(今属河北省)人。西晋时期大臣、诗人、文学家。石崇敏少敏惠,勇而有谋。20余岁为修武令,入为散骑郎,迁城阳太守。因伐吴有功,封安阳乡侯。惠帝即位,因对杨骏不满,出为南中郎将、荆州刺史。征为大司农,因征书未至而擅去官被免职。元康六年(296年),出为征虏将军,假节、监徐州诸军事,镇下邳。石崇与潘岳等人谄事贾谧,时人号为“二十四友”。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政变,诛杀贾谧。司马伦专权,石崇因参与反对赵王伦的政治活动,被赵王伦亲信孙秀诬杀。石崇与欧阳建、潘岳同日遇害,时年五十二。石崇的作品一共有《思归叹》《自理表》《请征扬州刺史何攀表》《议奏封赏当依准旧事》《楚妃叹序》《琵琶引序》《金谷诗序》七篇,其中《金谷诗序》甚至是连李太白都非常推崇的作品。概述内图片来源:
沈万三
[color=rgba(0, 0, 0, 0.6)]沈万三(生卒年不详),本名沈富,又名沈秀,字仲荣,号万山。家中排行老三,时巨富为万户,故世称万三。祖籍江浙行省湖州路乌程县(今属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后迁居苏州。中国元末明初富商。商人沈祐第三子。其父始徙于平江路长洲县(今属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之周庄,率族人开垦荒地,以农业发家。沈万三继承父业,率其子弟尽力农事,广辟田宅,富累金玉,又以周庄作为商品贸易与流通基地,广集货资,迅速成为江南第一豪富。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明太祖攻苏州城,张士诚赖沈万三等苏州百姓大力支持,固守苏州达八月之久。城破后,明太祖对苏民采取报复措施。沈万三见形势严峻,主动示好,先是帮助修建南京城,资助筑城资金三分之一。明太祖欲犒军,又请求代出犒银,明太祖问其“百万军能遍赏乎”,沈万三答以每军可犒银一两。明太祖忌惮沈万三收买军心,起意杀之。马皇后多次劝谏,谓沈万三固然富可敌国,然而未尝为不法之事。遂免死,改为抄家,流放云南,后客死异乡(另说未流放云南)。
[url=]清朝领侍卫内大臣[/url][color=rgba(0, 0, 0, 0.6)]共9个词条3.3万阅读
叶赫纳喇·苏克萨哈
[color=rgba(0, 0, 0, 0.6)]苏克萨哈(?—1667年),纳喇氏,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额驸苏纳之子,历官议政大臣、巴牙喇纛章京、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顺治七年(1650年),告摄政王多尔衮图谋不轨,多尔衮被追黜。后率军镇湖南,屡败刘文秀军于岳州、武昌、常德。康熙初年,受遗诏为辅政四大臣之一。与鳌拜不合,常不得志。康熙六年,被鳌拜及大学士班布尔善诬以不欲归政,列二十四罪。处以绞刑。康熙八年,鳌拜败,诏以苏克萨哈虽有罪,不至诛灭子孙,此皆鳌拜挟仇所致,命复官及世爵,以其幼子苏常寿袭。
钮祜禄·遏必隆
[color=rgba(0, 0, 0, 0.6)]遏必隆(?~1674年),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外孙,“开国五大臣”额亦都第十六子,母为和硕公主穆库什。天聪八年(1634年)袭封一等昂邦章京,授一等侍卫。顺治元年(1644年)随军入关,屡立战功。顺治帝亲政,累授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少傅兼太子太傅。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康熙帝继位,他与索尼、苏克萨哈、鳌拜同受顾命,成为辅政大臣,拜太师,封一等公。康熙八年(1669年),朝廷惩治鳌拜时,他受到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弹劾,削去太师,夺去世职。康熙帝念及顾命大臣且是勋臣之子,免除死罪。女儿成为康熙帝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授一等公爵,宿卫内廷。康熙十三年(1674年)去逝,谥号恪僖。
特依顺保
[color=rgba(0, 0, 0, 0.6)]特依顺保(?-1840年),钮祜禄氏,满洲正白旗人,满族,清代中期将领。特依顺保于嘉庆五年(1800年),从长龄镇压湖北白莲教义军,败高天升、马学礼部,赐号“安成额巴图鲁”,擢甘肃西宁镇总兵。嘉庆十八年(1813年),从剿滑县天理教李文成起义。又移师镇压陕西山才峡万五起义,擢黑龙江将军。后历任乌里雅苏台将军、叶尔羌办事大臣等职。清道光二年(1822年)十月,由正蓝旗汉军都统调任塔尔巴哈合参赞大臣。次年五月,改任叶尔羌办事大臣。道光四年(18224年)十一月,被诏进京。道光十三年(1833年),任伊犁将军。在任五年,兴办屯田,酌撒防兵。道光十八年(1838年),加太子太保,授内大臣。道光二十年(1840年),因病解职。后逝世。
爱新觉罗·班布尔善
[color=rgba(0, 0, 0, 0.6)]爱新觉罗·班布尔善(1617年-1669年) ,也有译为“巴穆布尔善”。姓爱新觉罗氏,正白旗人。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辅国公塔拜之子。清朝宗室、大臣。崇德二年(1637年),参与东征朝鲜之役。崇德四年(1639年),袭兄额克亲三等奉国爵。顺治元年(1644年),随多尔衮入关,以功累封至辅国公。康熙四年(1665年)三月,授领侍卫内大臣,寻授助理院大学士。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以谄附鳌拜罪处绞,子孙黜宗室。
[url=]清乾隆朝大学士[/url][color=rgba(0, 0, 0, 0.6)]共60个词条15.3万阅读
鄂尔泰
[color=rgba(0, 0, 0, 0.6)]鄂尔泰(1680—1745年),西林觉罗氏,字毅庵,满洲镶蓝旗人。清朝中期名臣,国子祭酒鄂拜之子,与田文镜、李卫并为雍正帝心腹。鄂尔泰先人投归清太祖,为世管佐领。祖父图彦突官户部郎中。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中举,进入仕途。次年,袭佐领世职,充任侍卫,累任内务府员外郎。鄂尔泰官运的转机是在雍正继位之时。雍正元年(1723年),被钦点云南乡试副考官,旋即又授江苏布政使。雍正三年(1725年),拜广西巡抚。雍正四年(1726年)调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他在云南实行设置州县、改土归流,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驾崩,与张廷玉等同受遗命辅政,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历任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经筵讲官,管翰林院掌院事,加衔太子太傅,充国史馆、三礼馆、玉牒馆总裁,赐号襄勤伯。乾隆十年(1745年)病逝,享年六十五岁,谥号文端,配享太庙,入祀京师贤良祠。乾隆二十年(1755年),坐胡中藻狱,被撤出贤良祠。鄂尔泰实施的改土归流,特别是对苗疆的悉心经营,对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使清政府对西南边疆的统治大大加强。雍正帝评价其“功迹实非寻常可比”,是乾隆皇帝以诗为纪、终身怀念的“五阁臣”之一。著有文集《西林遗稿》、诗集《文蔚堂诗集》等。雍正帝编著的《朱批谕旨》,收有《鄂尔泰奏折》,汇集了他在云贵广西总督任上的奏疏。鄂尔泰彩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廷玉
[color=rgba(0, 0, 0, 0.6)]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大学士张英的次子,中国清代康熙至乾隆时期大臣,政治家。张廷玉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考中进士,初授庶吉士。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张廷玉在担任刑部侍郎期间,山东盐贩王美公等人以民间宗教之名率众劫掠南北交通中断,康熙帝命张廷玉等人前往山东共同勘治,张廷玉将此案处理完毕后,第二年康熙将其调为吏部侍郎。世宗即位后,张廷玉调任户部尚书。清初,张廷玉以和平的手段解决了令统治者头疼的棚民问题,从此更加受到雍正的器重,不久便被升为文渊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并兼任吏部尚书。雍正七年(1729年),张廷玉成为军机处的头一批大臣,成为真正的实权宰相。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月,张廷玉逝世。张廷玉是整个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文臣,也是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兼管翰林院期间,大量的编纂工作都由他主持开展,先后编簒了《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省方盛典》《圣祖实录》《四朝国史》《大清会典》等。并著有《澄怀园诗选》《载赓集》《澄怀园文存》等诗文。张廷玉作为第一代军机大臣,对清代国家有决定性影响的政治机构定立了规制,这一规制从某种意义上改变了清代固有的权力体系,起到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张廷玉作为三朝老臣,成为后世赞叹敬佩的“军机能臣”。
纳喇·查郎阿
[color=rgba(0, 0, 0, 0.6)]纳喇·查郎阿(?-1747年),字松庄,满族,纳喇氏,满洲镶白旗人。清中期将领。纳喇·查郎阿初袭职任佐领,后迁参领。雍正元年(1723年),任吏部郎中。次年,改侍郎,署镶黄旗满洲都统。雍正五年(1727年),迁左都御史,率兵入藏,征讨阿尔布巴。后擢吏部尚书。兵至西藏,俘阿尔布巴斩之。雍正七年(1728年),署川陕总督兼西安将军,加太子少保。雍正九年(1730年),改署陕西总督。雍正十年(1731年),署宁远大将军。雍正十三年(1734年),噶尔丹策零乞和,授文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川陕总督。乾隆五年(1740年),纳喇·查郎阿加太子太保。乾隆六年(1741年),与侍郎阿里衮清查黑龙江、吉林乌拉开垦地亩。乾隆十二年(1747年),以衰病致仕。卒。
朱轼
[color=rgba(0, 0, 0, 0.6)]朱轼(1665-1736年),字若瞻,小字伯苏,号可亭,瑞州府高安县艮下村(今江西省高安市村前镇艮下村)人。清朝中期名臣、史学家,乾隆帝师傅。康熙三十三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官廉洁,刚正不阿,颇具惠政,官至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吏兵二部尚书,世人称颂其“束其励行,通经史百家”。乾隆元年,去世,时年七十二岁,获赠太傅,谥号文端,归葬故里,御赐“帝师元老”。
[url=]《四库全书》历任正总裁官[/url][color=rgba(0, 0, 0, 0.6)]共16个词条4.5万阅读
爱新觉罗·永瑢
[color=rgba(0, 0, 0, 0.6)]爱新觉罗·永瑢(1744年1月28日-1790年6月13日),号九思主人,又号西园主人。少时居圆明园碧桐书院,亦称碧桐书院阿哥。清朝宗室,乾隆帝第六子,皇三子永璋同母弟,母为纯惠皇贵妃苏氏。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出继慎靖郡王允禧,封贝勒,管理内务府、充《四库全书》玉牒馆总裁、监管钦天监事务。三十七年(1772)年,晋质郡王。五十四年(1789),晋封质亲王。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去世,时年四十八岁,谥号为庄。工诗擅画,主要作品有《岁朝图》《枫溪垂钓图轴》。
爱新觉罗·永璇
[color=rgba(0, 0, 0, 0.6)]爱新觉罗·永璇(1746年8月31日-1832年9月1日),清朝宗室,乾隆帝第八子。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三月,初封多罗仪郡王。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晋封和硕仪亲王,命总理吏部事,清除和珅党羽。二月自请罢管部务;嘉庆七年(1802年)十二月,以功劳加给其一子贝子爵位;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以禁中制贼功,开复所有处分;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十月,以王属尊行,免宴见行叩拜礼。道光十二年(1832年)八月初七日薨,年八十七,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子,谥号曰慎。(概述图片来源:《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中的爱新觉罗·永璇)
爱新觉罗·永瑆
[color=rgba(0, 0, 0, 0.6)]爱新觉罗·永瑆(1752年3月22日-1823年5月10日),少字镜泉,从号少厂,又号镜泉、即斋,别号诒晋斋主人,清朝宗室亲王,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第十一子,嘉庆帝异母兄,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乾隆十七年壬申(1752年)二月初七辰时出生于圆明园五福堂。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十一月封和硕成亲王。嘉庆四年(1799年),在军机处行走。道光三年(1823年)三月三十日午时薨,年七十二,谥曰哲。作为清朝著名书法家,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列“乾隆四家”。著有《听雨屋集》《诒晋斋集》《仓龙集》。(概述图片来源:《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中的爱新觉罗·永瑆)
刘统勋
[color=rgba(0, 0, 0, 0.6)]刘统勋(1700年2月11日—1773年12月29日),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逄哥庄(今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逄戈庄)人。清朝政治家。雍正二年(1724年),刘统勋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编修,后改授南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等。乾隆帝继位,历任刑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漕运总督、工部尚书、陕甘总督、河道总督、刑部尚书、军机大臣、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升任东阁大学士,管礼、兵,吏、刑部,兼上书房总师傅、国史馆总裁,加太子太保。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成为首席军机大臣,充《四库全书》正总裁。同年猝逝于上朝途中。获赠太傅,谥号“文正”。是清朝大臣中初殁即得谥“文正”的第一人。刘统勋为政四十余年,为人刚正廉洁,料事深远,吏治练达而公正无私,在吏治、军事、治河、修史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尤其擅长海塘工程与治水之术,一生最显著的功绩便是督修河道、治理要地水患。乾隆帝曾称赞其:“统勋练达端方,秉公持正,朝臣罕有其比,故凡审决大狱,督办大工程,悉命统勋前往莅事,无不治者”,“不愧真宰相”。刘统勋平生善诗文、书法,其“书法承旨,笔意清刚”,亦著有《刘文正公集》。
全 名和珅
字致斋
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
氏钮祜禄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满族
出生日期1750年7月1日
逝世日期1799年2月22日
主要成就位列紫光阁功臣 [1]
主要作品嘉乐堂诗集
最高官职领班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等
本 名善保
封 爵一等忠襄公
旗 籍满洲正红旗
目录
人物生平
播报编辑
贫困起家
乾隆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1750年7月1日),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三岁时母亲因难产而去世,临终时产下弟弟和琳,父亲常保在和珅九岁时亦因病去世,幸得一位老家丁和父亲的一位偏房保护和珅、和琳两兄弟才能免于被赶出家门。和珅后考上咸安宫,和珅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更通读四书五经。更得老师吴省钦、吴省兰喜爱。 [2]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十八岁的和珅娶直隶总督冯英廉之孙女冯氏。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和珅参加科举,但名落孙山。后以文生员承袭三等轻车都尉。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被授三等侍卫,被挑选为补粘杆处侍卫。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十三岁的和珅由于在乾隆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学,终于做了乾隆的仪仗队的侍从。 [3]
仕途顺风
乾隆四十年(1775年)十月,和珅擢为乾清门侍卫。十一月再升为御前侍卫,并任命正蓝旗满洲副都统。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任命户部右侍郎,三月任命军机大臣,四月,任命总管内务府大臣。八月,调任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十一月,任国史馆副总裁,赏一品朝冠。十二月,任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赐紫禁城骑马。 [4]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六月,任户部左侍郎,兼署吏部右侍郎。十月,兼步军统领。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因吏部尚书永贵弹劾,因失察降两级留用,监督崇文门税务,总管行营事务。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命在御前大臣上学习行走。
连遇贿案
和珅
和珅就任侍郎后,有位叫安明的笔帖式送礼给和珅 [39],希望能够升为司务。和珅起初清廉为官,当然不会接受贿赂,但他向安明保证会向尚书丰升额提拔安明。这令安明十分高兴,所以安明对和珅百般依顺,和珅便向丰升额保举安明就任司务。安明任司务后立即送了一颗玉给和珅,和珅婉拒不收。五日后,安明收到老家的信,说安明父亲已经离世,叫安明回家奔丧。按清朝体制,父母过世,要回家守三年丧,这安明刚升职,不想回家守丧,所以就隐瞒下来。但被尚书丰升额查出,丰升额联同权臣永贵一同弹劾和珅包庇安明。不料和珅早就从永贵之子伊江阿得到消息,连忙写了两份奏折,一份送交军机处,一份自己留下来。次日,永贵上奏指和珅包庇安明。和珅立刻上奏折,指出安明不回家奔丧,是为不孝,自己失察,亦应处罚。永贵大惊,忙指责和珅徇私舞弊,弃属下于不顾,有违人伦,理应处罚。乾隆帝说自己已收到军机处呈交和珅弹劾安明的奏折,证明和珅并不是蓄意包庇安明。故乾隆认为和珅被安明蒙蔽,将安明凌迟处死,全家籍没,而和珅则因失察降两级留用。和珅这次得罪了当朝权臣永贵令和珅的仕途蒙上阴影。 [5]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云南按察使海宁揭发大学士兼云贵总督李侍尧涉嫌贪污,乾隆下御旨命刑部侍郎喀宁阿、和珅和钱沣远赴云南查办李侍尧。起初毫无进展,后来和珅拘审李侍尧的管家赵一恒,向赵一恒严刑逼供,赵一恒奈不住痛楚,把李侍尧的所作所为一一向和珅作了交待。他把赵一恒交待的事项笔录下来,又命人召来了云南李侍尧属下的大官员,当着他们的面宣告了赵一恒的供述,那些原来忠于李侍尧的官员见和珅已掌握了证据。于是他们纷纷出面指控李侍尧的种种罪行,就连那些曾向李侍尧行贿的官员,也申明自己是被迫行贿的。和珅取得了实据,迫使李侍尧不得不低头认罪。和珅也因此被提升为户部尚书,在议政大臣处行走。案件审结后,李侍尧被判斩监候。不久和珅升任御前大臣,补镶蓝旗满洲都统。
利欲熏心
李侍尧案审结后,李侍尧和他的党羽一大份财产被和珅私吞,加上乾隆的赏赐,和珅初尝掌握大权大财的滋味。四月,长子丰绅殷德,被乾隆指为十公主额驸,领受乾隆赏赐黄金,古董等等,百官争相巴结。和珅起初不受贿赂,但日子一长,和珅开始贪污、结党,形成一股大势力。 [6]六月,授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十月,充四库全书正总裁,兼理藩院尚书。
和珅初为官时,由于向乾隆百般讨好,加上年纪轻轻就官居要职,受到了一部分不满和珅的官员恶意对待。加上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发生的安明案,和珅被文官们轮番弹劾,令他对朝中文官怀有仇恨之心,这更是后来文人派大多数被和珅残杀的原因。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珅开始对文官实行报复。和珅就任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后,大兴文字狱,把反对他的一部分文人派一律诬陷为“私藏逆书”、“禁逆不力”或针对作者本身的“多含反意”、“诋讪怨望”等作为谋反的罪证。 [7]
和珅入翰林院,任满翰林院掌院学士,与汉翰林院掌院学士嵇璜一起掌管翰林院,不过嵇璜年老力衰,主要事务大多为和珅代理。和珅从此控制科举制度,肆意从秀才处纳贿,形成“价高者得”的一种交易。和珅更用此垄断朝廷士子,要中进士必先通过和珅的审核,如有“问题”者则除名,令乾隆末期的士子“几出和门”。 [1] [8]
野心膨胀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七月,和珅把矛头指向阿桂之子阿迪斯,劾其贪赃枉法,逮解京城审问。和珅献上阿迪斯贪污所得金银八箱予乾隆观看,乾隆帝大怒,下令将阿迪斯发配伊犁充军,其父阿桂连坐,降二级留任。 [9]
经过阿迪斯事件后,和珅陷害近半数武官,乾隆更下诏需要严加查办。不久后黄枚案爆发,阿桂是黄枚的义父,黄枚少时天资聪颖,很年轻就中了进士,当年任浙江省平阳知县,窦光鼐告发黄枚贪赃枉法,黄枚反告窦光鼐“刑逼书吏、恐吓生监、勒写亲供状。”窦光鼐欲以死相谏,和珅亦上奏乾隆黄枚贪污,并称阿桂有意包庇。乾隆下令彻查,结果是黄枚家财高达十二万两,黄枚贪污证据确凿,就地正法。大学士和珅、学政窦光鼐举报有功各升一级,领班军机大臣阿桂连坐,但因阿桂领军在外征战,于国家有功,不予追究。 [10]
镇压起义
乾隆南巡图卷 [11]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三月,属甘肃河州循化厅(今青海省循化县)撒拉族人苏四十三,因不满甘肃之官员贪污舞弊,欺压人民,率众起义,于河州围攻中杀死支援之杨士玑,起义军分兵从小道绕过清军勒尔谨部,直取首府兰州。兰州城只有八百守兵,一经交战,便损兵三百。乾隆皇帝惟恐兰州不保,遂命尚书和珅为钦差由京城赴甘肃,又命军机大臣阿桂督师,速调陕西、四川、新疆等地援军进剿。合共十几万军队入甘肃支援。十日后,巴彦岱率三万大军到达兰州城下,撤了陕甘总督勒尔谨的职,暂任陕甘地区军事指挥,组织军队反击叛乱军。
李侍尧接任陕甘总督后,只用四万军队把十万起义军打得溃败,分五路进军循化。二十日后,和珅到达海兰察部,发现海兰察部已经击败起义军,于是下令分四路进军,但是四路军中对于和珅这位拍马屁起家之长官多有不满,于是海兰察、图钦保出征,海兰察绕山而进,歼敌军伏兵。但是图钦保则被困于山中,最后被围困而死。和珅此举更增加了诸将之反感,数日未曾再出征。再过数日,军机大臣阿桂领十万大军到达,阿桂问和珅为何战败,和珅推搪诸将不听调遣,阿桂说:“是宜诛!”次日,阿桂下令集合,一会儿军队就全部集合,他马上反问和珅:“诸将殊不见其慢,当谁诛?”和珅语塞,知道这是诸将有意为难,只得闭上嘴,认错。阿桂正式接手最高统帅,十日后,李侍尧攻下循化,阿桂捕杀韩二个,苏四十三叛乱接近结束,和珅亦被调回京师,因指挥失败关系导致总兵图钦保战死,被停职处分。加上阿桂和海兰察等三十余将上书,奏请乾隆帝禁止和珅再度领兵。和珅知道此事后对阿桂结下不解之恨,直至阿桂去世。清乾隆四十六年五月丙午日清兵包围起义军据点华林山华林寺,清兵放火烧寺,起义军皆葬身火海,苏四十三在混乱中被杀,历时七十多日之苏四十三起义终告失败。十一月,和珅兼署兵部尚书。十二月,管理户部三库事务。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以军机大臣身份查办甘肃镇迪道巴彦岱受贿案,因徇私降三级留用。八月,加封太子太保。十月,充经筵讲官。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赏双眼花翎,充国史馆正总裁、文渊阁提举阁事。
权势独揽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调正白旗满洲都统,充清字经馆总裁,授轻车都尉世职。不久调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管理户部。不久封一等男爵。和珅已经成为了朝中四大势力之一,四大势力分别是以阿桂为首的武官派、以刘墉为首的御史派、以钱沣为首的反对派、以和珅为首的贪官们。和珅并不急于和他们争斗,他将自己的触手伸向商人和犯罪集团手裹。和珅迫令商人们臣服于他,假如不臣服便会遭到犯罪集团灭门。浙江富商曾氏,因拒绝交和珅的帮费竟在一夜之间,全家被杀金银财宝全部被掠去。对外称被强盗抢劫,后来被御史平反。和珅因此得到了庞大的利益,亦因此有了资本进行政治斗争。 [12]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正月,二十一日,乾隆帝从京师出发,开始第六次南巡。和珅在第五次南巡时亦有随行,但这次和珅的势力与几年前倍增数倍,更由于和珅下令各府进献资金,国库未曾花一毛钱便完成南巡的准备。所以乾隆帝下令和珅南巡时站在自己旁边,以显示其功绩。 [11]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任文华殿大学士,仍兼吏部、户部。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和珅38岁。春,北京粮荒,粮商囤积粮食,和珅献策,设官厂,减价粜卖粮商之粮。三月,李清《诸史同异录》事件发生,和珅受降一级留任处分。五月,和珅致函江苏、浙江等省总督、巡抚,指令访查李清著作六月,和珅向乾隆报告,《四库全书》讹舛“不一而足”,从而掀起《四库全书》校书、赔罚轩然大波。后来《四库全书》总校陆费墀因而家破人亡。 [33]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和珅39岁。二月,台湾林爽文起义被镇压,和珅因“承训书谕”功,晋三等伯。五月,和珅致函江苏、浙江、安徽总督及巡抚,传达乾隆谕旨,要求加紧收缴“违碍”书籍,再掀禁书、毁书高潮。 [33]
乾隆五十四年(1789),任殿试读卷官,充教习庶吉士。乾隆五十五年(1790),赏黄带、四开禊袍,官加三级,其子丰绅殷德赐散秩大臣。
如日中天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和珅创立议罪银制度,假如官员犯罪,可通过交纳一定的银两来免罪。而所收银两收入内务府库,供乾隆运用。不过内阁学士尹壮图对此制度作出弹劾。于是乾隆帝下令户部侍郎庆成带领尹壮图视察,不过为免扰民,必须在将到某地时通知当地官府,所以尹壮图所到之处都张灯结彩,人民安居乐业。以致尹壮图到了山西太原后即上奏:“仓库整齐,并无亏缺,业已倾心贴服,可否恳恩即今回京待罪?”不过朱批道:“一省查无亏缺,恐不足以服其心,尚当前赴山东及直隶正定、保定等处。”最后尹壮图当然什么也查不到,都察院下令:“移会内阁稽察房查照。奉上谕,尹壮图前奏各省多有亏空。经令庆成盘查实系尹逞臆妄言虚词欺罔。尹壮图著革职,交与庆成押带来京交刑部治罪。”廷议处斩,最后乾隆以“不妨以谤为规,不值加以重罪也。”免去了尹壮图的死罪。 [13-14]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乾隆五十八年(1793),充教习庶吉士,兼管太医院、御药房。
和珅画像(2张)
嘉庆元年(1796年),福康安在镇压苗民起义时死去。和珅调正黄旗侍卫内大臣、镶黄旗满洲都统。嘉庆二年(1797年),和珅管理刑部,去掉户部管理工作,不久以军需报销复管户部。十月,领班军机大臣阿桂去世,朝中只剩下刘墉和董诰两个暗中反对和珅。乾隆帝已经进入垂暮之年,他上朝时命令和珅站在他和嘉庆的旁边,因为只有和珅才听明白乾隆在说什么。所以每天上朝满朝文武三跪九叩后,和珅就等同摄政,满朝文武上奏什么,他就“听取”乾隆说话,自己下判断,把持朝政,因此清人都称和珅为“二皇帝”。而坐在一旁的嘉庆没有实权,真正握有实权的是和珅和乾隆。
乾隆、嘉庆两帝的人身自由受到和珅很大的限制,因为无论是太监、官女或者是亲信官员都有可能是和珅派来的间谍。嘉庆侍读吴省钦、吴省兰兄弟就是一例。 [15]
嘉庆三年(1798年),白莲教起义领袖王三槐被擒,和珅因功晋升公爵。
狱中自尽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令和珅总理丧事 [16];正月十五日,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 [17] [34],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珅所匿藏的财产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时人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正月十八日,廷议凌迟,不过,固伦和孝公主和刘墉等人建议,和珅虽然罪大恶极,但是毕竟担任过先朝的大臣,应改赐和珅狱中自尽。最后赐和珅在自己家用白绫自杀。 [1]
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因娶乾隆帝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得免连坐。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进行报复,刘墉向嘉庆帝建言应避免案件扩大化,妥善做好善后事宜。结果,在处死和珅的第二天,嘉庆帝发布上谕,申明和珅一案已经办结,不大规模地牵连百官,以安朝臣之心。 [18-19]
主要影响
播报编辑
政治
和珅在清朝的外交事务担任重要职位,英特使马戛尔尼对和珅的外交十分赞赏。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为政清廉,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并用贿赂、迫害、恐吓、暴力、绑架等方式笼络地方势力、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成为后人所称权倾天下、富可敌国的“贪官之王”、“贪污之王”。和珅亦同时是18世纪世界首富,超越了同时期的梅耶·罗斯柴尔德。以嘉庆帝、监察御史钱沣、大学士刘墉、翰林院编修范衷、军机大臣王杰、户部尚书董诰和礼部侍郎朱珪为代表的朝中清议力量,曾多次弹劾和珅,但和珅均能化险为夷。 [6]
虽然贪污是他的最大的过错,但他的才华还是应该得到认可。有人将他与刘墉和纪晓岚并列为清乾隆时期三大中堂。虽然刘墉和纪晓岚均未入军机处,但刘墉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正一品),纪晓岚官至协办大学士(从一品),按职级标准而言,称为中堂是合理的。《清史稿》说“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故称为刘、纪为中堂还可以,宰相则不沾边了。他虽然聚敛,但他确实善于理财。前几任都因办不到,而被罢职。之后,由于要花钱办事,所以,还得靠和珅来弄钱。 [20]
文学
和珅一生读书甚多,清史载和珅喜读《三国演义》和《春秋》,精通四书五经,他早年对朱熹的理念十分认同。虽然后来更加注重现实世界的利弊得失,不过在闲时,亦爱与文人墨客一聚。而且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也是因为和珅才保留了下来。他常常与乾隆帝一起作诗,和珅对乾隆所作诗词的风格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和珅为了迎合乾隆,下功夫学诗、写诗,并造诣很深。他偶尔会在乾隆面前表现一下自己对诗文的研究,甚至闲暇的时候以“骚人”自居。和珅的诗合乎乾隆的审美趣味,乾隆很多时候就命和珅即景赋诗,以代替自己。在和珅的诗集《嘉乐堂诗集》中就有很多首是奉乾隆帝的命令所为,从中可以看出和珅的文学和书法之造诣。 [19]
人物评价
播报编辑
乾隆帝:①承训书谕,兼通清汉。旁午军书,唯明切断。平萨拉尔,亦曾督战。赐爵励忠,竟成国干。 [23]②于清文、汉文、蒙古、西番(藏文)颇通大意。 [24]③去岁用兵之际,所有指示机宜,每兼用清、汉文,此分颁给达赖喇嘛及传谕廓尔喀敕书,并兼用蒙古、西番字。臣工中通晓西番字者殊难其人,唯和珅承旨书谕,俱能办理秩如,勤劳书旨,见称能事。 [24]
袁枚: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对少时的和珅、和琳评价)
冯英廉:①机敏且善察言观色。②相貌白杳而英俊,少有大志,他日前途不可估量。
阿桂:此欺上瞒下之辈,吾早晚必为国除之!
朱珪:①珅早年好学,唯其为官后日渐贪婪,后手握权柄,挟百官于朝廷。不顾师生之谊,陷吾于不义。②今珅已殁,吾惜其才致其入歧途。吾本欲与其一同为皇上效力,惜珅先吾而去,令吾感叹。
于敏中:此人奸险古来稀,吾欲除之而后快。惟其善测上意,宠冠诸臣,难以除之。
昭梿:和相虽位极人臣,然殊乏大臣体度,好言市井谑语,以为嬉笑。 [25]
马戛尔尼:①白皙而英俊,举止潇洒,谈笑风生,真具有大国宰相风度。②许多中国人私下称和珅为二皇帝。
斯当东:和中堂的态度和蔼可亲,对问题的认识尖锐深刻,不愧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
乾隆后期朝鲜使臣:“阁老和珅,用事将二十年,威福由己,贪黩日甚,内而公卿,外而藩阃,皆出其门。纳贿谄附者,多得清要;中立不倚者,如非抵罪,亦必潦倒。上自王公,下至舆珅,莫不侧目唾骂。” [26]
吴熊光:凡怀不轨者,必收人心,和珅则满、汉几无归附者,即使中怀不轨,谁肯从之? [21]
伍秉鉴:和相为人穷奢极侈,以珠佐食,家中又以黄金为器。吾日进万两,仍不能望其项背。
薛福成:性贪黩无厌,征求货财,皇皇如不及。督抚司道畏其倾陷,不得不辇货权门,结为奥援。
《所闻录》:清乾隆时,和珅当国,权倾一世”,“结党营私,道路侧目,朝士莫敢撄其锋者。 [27]
《清史稿》:和珅继用事,值高宗倦勤,怙宠贪恣,卒以是败。仁宗尝论唐代宗杀李辅国,谓:“代宗为太子,不为辅国所谗者几希。及即帝位,正其罪而诛之,一狱吏已办。”盖即为和珅发也。 [21]
《杌近志》:和珅用事二十余年,至嘉庆三年以前,未尝一被弹劾。乾隆间御史曹锡宝虽尝一劾其家奴刘全藉势招摇,家资丰厚。然廷闻查勘,竟以风闻无据复奏。锡宝坐妄言被诘责。及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高宗崩,而和珅始为御史广兴给事中广泰王念孙等所劾。即日夺职下狱,寻赐自杀。其家财先后抄出,值八百兆两有奇,甲午庚子两次偿金总额,仅和珅一人之家产足以当之。政府岁入七千万而和珅以二十年之宰相,其所蓄当一国二十年岁入之半额而强。虽以法国路易第十四,其私产亦不过二千余万两。四十倍之,犹不足以当一大清国之宰相云。
蔡东藩:和珅为相二十余年,家中私蓄,几乎不可胜算。乾隆时,清政府岁入,止七千万,和珅家产,适当清廷二十年岁入之一半而强,然卒之全归籍没,贪官污吏之结局如此。后之身为公仆者,亦何不奉为殷鉴耶? [28]
萧一山:珅在政专肆,中外多其私党。朝士之持正者,亦噤口不言,任其恣睢,以故宠尤隆而势尤赫。时文臣中如纪昀,武臣中如海兰察,皆功业昭然,颇蒙帝眷者,徒以与珅不和,不得大用。而每预文字之役,则忮刻特甚。凡得卷非其属意者,先视笔误斡补处抉去之,其五笔误,则妄摘瑕疵,以指甲深画之。与诸大臣会同阅卷,珅辄专决,或取或舍,其气焰可想。嘉庆初元,珅自负拥戴功事详后节,鸱张益甚,外而封疆大吏,领兵大员,内而掌铨选,理财赋,决狱讼,主谏议,持文柄,大小臣工,顺其意则立荣显,稍露风采,折挫随之。及嘉庆二年,阿桂卒,和珅乃更肆无忌惮矣。珅专政既久,吏风益坏,卒酿成川楚教匪之变事具后章,为清室中衰之最大原因。彼复任意稽压军报,授意各路将帅,虚张功级,以邀奖叙,而己亦得封公爵。且于核算报销时,勒索重贿,以致将帅不得不侵克军饷,教匪乘之蔓延,几不可收拾。盖至嘉庆初年,而康、雍、乾三朝之元气,殆尽斫丧于和珅一人之手矣。 [29]
人际关系
播报编辑
妻妾
- 冯霁雯,直隶总督冯英廉的孙女,冯氏与和珅生得二子。
- 长氏:相府中人称二奶奶、二夫人。长氏与和珅有二女。
- 吴卿怜:和珅家的内部事务都由她和太监呼图二人主持,外面的一切帐目报到和府中,则由卿怜一人主持整理。
- 豆蔻:扬州名商汪如龙的“进献美女”之一,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豆蔻得知和珅吊死的消息,悲痛异常,赋七律二首挽之,并以此自悼。诗成之后,豆蔻纵身从楼上跳下,追随和珅而去。 [22]
子女
长子:丰绅殷德。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由乾隆帝赐名。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丰绅殷德与乾隆帝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成婚。历官御前大臣、护军统领兼内务府总管大臣,总理行营事务等。
次子:和珅的次子是和珅在40多岁才生的。生下来没多久就死了,所以没有名字。由于和珅悲痛万分,故提笔写了《忆悼亡儿绝句十首以当挽词》。
长女:钮祜禄氏,后嫁与康熙皇帝七子淳亲王允佑之孙贝勒永鋆。和珅死后,受到冲击,抑郁不得志。 [1]
次女:钮祜禄氏,后嫁与成都将军观成之子贵庆,累官至一品经筵讲官、礼部尚书、领侍卫内大臣、镶红旗汉军都统兼管太常寺鸿胪寺事务。 道光十六年七月壬寅,接替恩铭,担任清朝礼部尚书,赐紫禁城内骑马。
出版图书
播报编辑
- [url=][/url]嘉乐堂诗集
作者名称 和珅
作品时间2010-12
《嘉乐堂诗集》这部诗集是和珅的侄儿、和琳之子丰绅伊绵在丰绅殷德死后,为纪念其父和琳、伯父和以及丰绅殷德等人,特意把他们生前的诗作经过筛选,把一些与政治有关的东西去掉后草草编就。
轶事典故
播报编辑
福字碑
福字碑 [22]
和珅秘密地将康熙皇帝写给孝庄皇太后的福字碑从皇宫内偷出来,并安装在自己家花园内的假山洞中,假山修成龙形,依然存于该假山下的‘福’字碑为康熙御笔之宝,隐于密云洞中,谓之“洞天福地”,纵观康熙皇帝亲笔所书的这个“福”字刚劲有力,颇具气势,右上角的笔画像个“多”字,下边为“田”,而左偏旁极似“子”和“才”字,右偏旁像个“寿”字,故整个“福”字又可分解为“多田多子多才多寿多福”,巧妙的构成了福字的含义,极富艺术性,且意味深长。更为珍贵的是碑的右上方,刻有康熙的玉玺以镇福,因此此“福”字被誉为天下第一福。 [22]
古籍收藏
和珅颇好文史典籍,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任四库馆正总裁,后又任国史馆正总裁,充文渊阁提举阁事,其在职期间,多有文物古籍,或强取豪夺,或自己收藏,其藏书处有“致斋”,收藏颇有规模。颇有古书鉴赏水平,宋刻元椠,一眼即识。陈鳣《经籍跋文》有其南宋刻本《礼记注疏》63卷,和珅跋文称:“余得宋椠本《礼记》,前有昆山徐氏、泰兴季氏收藏图章,后有惠定宇跋。其与监本、毛本增多,互误互异之处,考证详明。余复以毛本对校一过,一一吻合,洵为艺林鸿宝”藏书印有“大学士章”、“子子孙孙永宝之”、“致斋和珅”等。
绝命诗篇
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嘉庆帝派大臣前往和珅囚禁处所,“赏赐”他白绫一条,令其自尽。此时和珅一看到白绫,知道死期已至。他对自己惨淡经营一生,家业富比皇室,到头来落得个如此悲惨下场,不禁万分慨叹。这一次自己锒铛入狱,身陷囹圄,尝到了凄凉、冷清、饥饿、刑罚、痛苦等苦辣滋味。特别是正月十五日,正值元宵佳节,和珅自然而然想到往年家中欢欢喜喜,自己在众人侍奉下悠然自得、尽情享乐的情景,提笔作了题名为《上元夜狱中对月两首》的诗:
“夜色明如许,嗟令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室暗难挨晓,墙高不见春。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
“今夕是何夕,元宵又一春。可怜此月夜,分外照愁人。思与更俱永,恩随节共新。圣明幽隐烛,缧绁有孤臣。”
从上述两首诗中可以得知,和珅已经预感到自己的余生时间不会太长了,末日即将来临,伤感前事,发出几声悲鸣。他至死执迷不悟,觉得自己满身是才,“怀才误此身”,表现出一种“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无可奈何心情。
和珅看到白绫后,又提笔写下了一首绝命诗: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赋诗完毕,和珅拿起白绫套在自己的脖子上,悬梁自尽,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终年50岁。 [6] [32]
亿万家产
相传,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据《清朝野史大观·和珅家财》等野史记载,和珅总财产是“二十亿两有清政府岁入七千万,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阁臣,其所蓄当一国二十年税(岁)入而强”。薛福成在《庸庵笔记》中提供的数额是二亿三千万两。副都统萨彬图力陈“和珅家产甚多,断不止此查出之数”,要求严刑审讯“和珅家掌管金银内账使女四人”,对和宅院附近进行挖掘,寻找“窖埋金银”以及查清和家帐本和各大银号,以求彻底查清。他的府邸装潢胜似皇家园囿,其华贵为其他大臣府邸所不及。和珅“跌倒”后,他的府邸被转赐给恭亲王,成为人们所熟悉的恭王府。由于清朝与现代的时间最接近,因此和珅成为中国史上最著名的贪官,乾隆五十五年至六十年的税收被和珅贪掉了一半;2001年,入选《亚洲华尔街日报》世界级富翁行列。
据不完全统计,查抄的黄金有33500余两,白银300余万两,当铺75座,银号42座,还有大量的房产和地产,珍贵衣物、珠宝、古玩、洋货等不计其数。对109件查抄清单中的26件清单估价,即值2.2亿两白银,而当时国库每年的收入仅为4000多万两,所以当时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31]
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和珅犯罪全案档》中记录的抄家清单
一、房地产类:正屋共78间;东屋共38间;西屋33间;东西侧房共52间;徽式房一所,共62间;花园一座,楼台42所;钦赐花园一座,亭台64所;四角更楼12座(更夫120名);堆子房72间(档子兵180名);杂房60余间。这里所说的“钦赐花园”是位于圆明园南边的淑春园,后来成为燕京大学的一部分。如今北大未名湖岸边有一艘石舫,就是当年淑春园的遗存。而“正屋一所、东屋一所、西屋一所”即恭王府的前身。还有当铺75座(本银3000万两);银号42座(本银40万两);古玩铺15座(本银30万两);地亩8000余顷(估银800万两)。
二、货币(金银)类:赤金元宝100个,每个重1000两(估银150万两);银元宝100个,每个重1000两。生金沙200万余两(估银1800万两),赤金580万两(估银8700万两);元宝银940万两,白银583万两,苏元银315.46万余两,洋钱58000元(估银40600两)。制钱1500串(折银1500两)。
三、玉器:白玉九如意378支,嵌玉九如意1908支,嵌玉如意1610支,整玉如意230支;白玉大冰盘16个,碧玉茶碗99个,玉汤碗153个,白玉酒杯120个;白玉鼻烟壶374个、汉玉鼻烟壶276个;白玉观音一尊(高一尺二寸),汉玉寿星一尊(高一尺三寸)。玉马一匹(高一尺二寸、长四尺)。这尊玉马用碧玉雕成,是和珅从圆明园中窃取的,按照清人野史笔记的记载,和珅与爱妾在家中共浴时常骑此马。和珅被抄家后,这尊玉马重新放回圆明园,1860年被英军掠走,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的东方艺术馆。
四、珠宝:高三尺六寸的珊瑚树8株,珊瑚素珠57盘。大东珠60余颗(每颗重2两),珍珠手串236串(每串18颗),珍珠素珠11盘。宝石素珠1010盘,蜜蜡素珠13盘。小红宝石383块,大红宝石280块,蓝宝石43块。玛瑙罗汉18尊(高一尺两寸),宝石珊瑚帽顶132个,水晶杯120个。金玉珠翠首饰28000余件。
五、金银器皿:金罗汉18尊;金镶玉箸200副、金镶象箸200副;金碗碟32桌(4288件)。银碗碟32桌(4288件)。赤金唾盂220个,银吐盂200余个;赤金面盆43个,银面盆56个。
六、古玩陈设:汉铜鼎一座、古铜鼎13座、玉鼎13座;宋砚10方、端砚710余方;玉磐20架;古剑2把;大自鸣钟10架、小自鸣钟300余架;洋表280余个;嵌玉炕桌24张,嵌汉玉炕桌16张,镂金八宝大屏16架,镂金八宝床4架,镂金八宝炕屏36架,赤金镂丝床2顶、镂金八宝炕床24张。
七、杂项:人参680余斤(估银27万两);玉器库二间(估银7000万两);绸缎库四间(估银80万两)、瓷器库二间(估银1万两),洋货库二间(五色大呢800版、鸳鸯呢115版、五色羽毛600版、五色哗叽200版);皮张库二间(元狐12张、色狐1520张、杂狐36000张、貂皮800余张);铜锡库六间(共26937件);珍馐库六间;铁梨紫檀库六间;玻璃器库一间(共800余件);药材库2间(估银5000两)。貂皮男衣713件、貂皮女衣650余件、杂皮男衣806件、杂色女衣437件、绵夹单纱男衣3808件、绵夹单纱女衣3118件、貂帽54顶、貂蟒袍37件、貂褂短罩48件、貂靴124只。
另外,从和珅家中还带出家人606名、妇女600人。 [38]
史料索引
播报编辑
- 《清史稿·卷三百十九·列传一百六》 [21]
- 《清史列传·卷三十五·和珅传》
- 《归田琐记》
- 《乾隆起居注》
影视形象
播报编辑
词条图册
|
|